王进喜的故事(这里面竟然有你不知道的秘密)

2024-04-15130
王进喜的故事(这里面竟然有你不知道的秘密)

王进喜的故事(这里面竟然有你不知道的秘密)

从1960年4月14日大庆油田第一台钻机开始钻井,到4月19日王进喜带领的1205队成功钻完第一口油井,也是大庆油田历史上第一口井,喷出了第一股油流,质量都很优秀。这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纪录。
1960年4月29日,在51万人的宣誓大会上,王进喜戴着红花,骑马进入会场。参加过石油战役的一万名成员向钢铁侠学习致敬。然而,没有人想到,就在两天后,意外突然发生了。
(王进喜在大庆油田井架上工作)
1960年5月1日拂晓,王进喜指挥工人放井架时。突然,一根几百斤重的钻杆滚了下来,正好伤到了他的腿。当旁边的队员围拢过来的时候,发现王进喜已经晕倒了。
过了一会儿,王进喜终于醒了。当他醒来时,他看到所有的队员都在他身边获救。井架仍未放下。王进喜火了。他推开身边的队员说:“我不是克莱。”然后他站起来,举起双手,开始指挥大家放井架。细心的队员发现,王进喜的裤子和鞋子慢慢被鲜血浸湿,但没人敢多说什么,只是加快速度,快速干活。他们知道船长的急性子。如果他不完成工作,他就不会去医院。
(王进喜在操作钻机)
工作全部做完后,王进喜同意去医院,但没在医院呆多久。他的腿一包扎好,就拄着拐杖从医院走回钻井队。他回来得这么匆忙,因为他在想一些紧急的事情。
这口新井位于高压区,特别危险,容易井喷。井喷是指地下气体和液体被高压迅速压出地面,与高温或易燃物质接触,非常容易爆炸。所以王进喜在担心什么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当钻机钻到700多米时,突然遇到地下高压气层,发生井喷。如果不赶紧压下进口,后果不堪设想。千钧一发之际,王进喜突然跳进了泥里。在泥坑里奋力摇晃身体,用身体当搅拌机,搅动泥坑底部的水泥,停止井喷。
(王进喜跳进泥里,用身体堵住了井喷)
看到队长不顾腿伤跳出泥坑,旁边的几个队员也跟着队长跳了下去。三个小时后,几个勇敢的人终于制服了井喷,救出了井架和钻机。这是王进喜和队友在大庆油田创造的又一个奇迹。
1960年6月1日,大庆油田首次出口原油,第一列装载600吨原油的火车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缓缓驶出。截至1963年底,大庆油田共钻井1178口,当年生产原油439.3万吨,占全国原油产量的67.8%。12月4日,周恩来宣布:“中国过去需要的大部分石油依赖进口,现在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。”
(大庆油田采油照片)
1969年4月,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,王进喜和陈永贵分别当选为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代表。王进喜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。
1970年,王进喜被确诊为胃癌,病情迅速恶化。医生救不了钢铁侠的命。1970年11月15日晚,王进喜因胃癌去世,享年47岁。临死前,王进喜给弟弟打电话说:“卫生间里有双面鞋。里面有300元。我可能见不到姑姑,也不能为姑姑做什么。拿回去给她买点奶粉。”这是一个“钢铁侠”表现出来的最温暖的时刻。
(王进喜和家人在一起)
“与其赢得大油田,不如少活20年。”为了新中国,王进喜少活了几二十年。经过50多年的发展,大庆油田的石油产量已经超过20亿吨。现在大庆油田王进喜带领的1205队钻的第一口油井还在注水。
(大庆油田一队成员留下的老照片)
“钢铁侠”王进喜的事迹和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。它已经成为中国儿女不畏艰难、勤于劳动、勇于拼搏的榜样,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标杆和旗帜。直到现在,我们仍然可以从再次讲述王进喜的故事中获得巨大的正能量。
报告/反馈
“钢铁侠”王进喜
20世纪60年代,大庆发现了大油田,这是中国石油战线上第一个好消息。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立刻飞到了中国的土地上,也飞到了一个石油战线的杰出代表——王进喜的心中。
王进喜,出生于甘肃玉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从小靠乞讨为生,十五岁在玉门油矿打拼。新中国成立后,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钻井工人。王进喜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,以极大的热情和勤奋投入到钻井工作中。他努力,努力,积极改进钻井技术。他带领的钻井队创下了全国月均5009.3米的记录,并获得了石油工业部颁发的“钻井卫星”红旗。
1959年,王进喜作为“全国劳动模范”赴北京参加“群英社”。他惊讶地看到街上一辆公共汽车的车顶上有一个沉重的外壳。他问:“屋顶上有什么?”同行业的人告诉他:“因为中国缺油,没有油,就没有汽油烧,汽车就得烧汽油。气袋在屋顶后面。”王进喜一听,沉默了。才真正感受到新中国虽然成立十年了,但是我们国家还是那么缺油!此后,王进喜经常告诫自己,提醒工人:“石油关系到国家的命脉。没有石油,工业无法发展,农业现代化难以实现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。作为国家的主人,我们要为国家分忧。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!”
1960年3月15日,一辆破旧的火车呼啸而过,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省玉仪门油田日夜驶向大庆,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会战在这里拉开帷幕。作为石油大会的主力军,王进喜和他的团队肩负着让新中国摆脱“穷油”帽子的重任。
下火车的时候,王进喜先问了一句“钻机到了,我们的井位在哪里?”终于,钻机到了!每个人都很高兴若狂。王进喜等不及天亮,就兴冲冲地带领工友们到车站取钻机。一到车站,满头大汗的大伙儿傻眼了――六十多吨重的钻机,沉沉地躺在车厢里,挑衅似的冷冷对着大家。没有吊车也没有拖拉机,只有几辆解放牌汽车,大家议论纷纷,焦急地想着办法。王进喜果断地对大伙儿说:“同志们,眼下我们的困难还 很多,但是,我们不能坐着等,我们有条件要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!就算用大绳拉,用肩膀扛,我们也要把钻机卸下来,运到井场上安装,早开钻!大家看行不行”“行!”工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,“不能等,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上!”大家纷纷摩拳擦掌,找来能撬、能抬、能扛的工具。
  在王进喜的指挥下,钻机被拆成几大件,用方木加撬杠,拉的拉、撬的撬,手掌被棕绳勒出了血,肩膀被压得又肿又痛,大家都没有吭一声。就这样,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硬是把六十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、一尺一尺地运到十五里外的井位上,让四十多米高的井架终于在茫茫荒原上矗一立起来。
  1960年4月,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,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。在一次意外中,王进喜的右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。他顾不上住院,拄着拐杖就连夜回到了井场。谁知,第二口油井正发生井喷,没有重晶石粉,只能用水泥代替,没有搅拌机,水泥沉到泥浆池底,起不到作用。紧急关头,王进喜不顾腿伤,扔掉双拐,纵身跳进泥浆池,用身一体搅拌泥浆。
  在他的带动下,工友们纷纷跳进泥池。经过三小时多的奋战,井喷终于被制一服了。
  房东赵大一娘一看到王进喜领着工人没日没夜地干,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口,感慨地说:“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!”
  “铁人”的名字从此传开了,而蕴藏在他身上的“铁人一精一神”也传开了,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奋勇前行。